人形机器人行业六大收购事件
发布日期:2025-02-10 

1月27日,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宣布收购美国初创团队Kind Humanoid;无独有偶,2024年12月30日,三星电子宣布以2670亿韩元(约合13.22亿元人民币)收购Rainbow Robotics股份,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

经历了2024年的“狂奔”后,2025年伊始,人形机器人行业似乎也进入了整合期。资本与技术资源正在加速重组,行业巨头正通过并购布局关键技术,巩固市场优势。未来,类似的收购案例或将持续增多。以下是编辑部整理的六大人形机器人行业收并购事件:

1X 收购 Kind Humanoid

收购时间:2025 年 1 月 27 日

图片

1X是一家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4年,获得了 OpenAI 等的投资支持。旗下有专为工作环境设计的轮式机器人 EVE,已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投入商业化应用;还有主打家庭应用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NEO,身高 1.65 米,体重 29.9 公斤,步行速度可达 4.02 公里每小时,手部拥有 20 个自由度,能完成泡咖啡、整理橱柜等复杂家务任务。

图片

1X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

Kind Humanoid位于美国加州 Palo Alto,由斯坦福大学前科学家、曾为 Google Robotics Team 成员的 Christoph Kohstall 创立。该公司开发了家庭服务型双足机器人Mona,主要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实现独立生活。Mona在语音交互和情感表达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的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图片

Kind Humanoid 人形机器人Mona(右)

2025 年 1 月 27 日, 1X 宣布收购 Kind Humanoid。据悉,促成此次收购的原因是二者在人形机器人设计理念上相同,都希望打造安全、友好、能适应人类生活环境并服务人类的人形机器人。此外,通过此次收购,1X 可将 Kind Humanoid 的技术融入自身产品,让 NEO 不仅能更精准地完成任务,还能更好地与用户互动。

未来,1X 计划加大研发投入,结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优势,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自动调整服务模式,不仅能完成家务,还能成为家庭的智能助手,在管理家庭事务、教育和娱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星收购 Rainbow Robotics

收购时间:2024年12月30日

图片

Rainbow Robotics 成立于 2011 年,由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员创立,曾开发出韩国首台双足步行机器人 “Hubo”。该公司专注于协作机器人、双臂移动机械手和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旗舰产品 RB-Y1 移动双臂机器人适用于工业制造、物流和家庭应用。

图片

Rainbow Robotics 相关人形机器人产品

2023 年初,三星以 590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3.19 亿元)的投资成为 Rainbow Robotics 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 10.3%。2023 年 3 月,三星继续增持股份,持股比例增至 14.99%。

2024 年底,三星电子通过行使认股权证,以 2670 亿韩元(约合 13.22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持股比例提升至 35%,成功超越创始人吴俊浩博士及其关联实体,成为 Rainbow Robotics 的最大股东,交易预计 2025 年 2 月完成,届时 Rainbow Robotics 将成为三星的子公司并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

据悉,三星成立了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的 “未来机器人办公室”,Rainbow Robotics 创始人之一吴俊浩博士将继续担任顾问,并领导未来机器人办公室的工作,为三星未来的机器人开发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持。同时,双方还将成立协同委员会,以加强在先进机器人全球业务中的领导地位。

小鹏汽车收购多够机器人

收购时间:2020年12月

图片

多够机器人(Dogotix)由赵同阳于2016年创办,该公司致力于研发足式机器人,包括四足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等。其产品以“完全独立的研发能力”和“不到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十分之一的价格”在四足机器人领域逐渐站稳脚跟。

2020年,小鹏汽车完成了对多够机器人的管理层收购,成立了鹏行智能,并由赵同阳担任总经理。此后,鹏行智能团队规模快速增长到三百多人,并推出了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PX5。

2023年9月29日,小鹏汽车宣布以9896万美元收购鹏行余下74.82%的股份,实现全资控股。2023年底,赵同阳离开鹏行智能,创立了众擎机器人,继续追逐人形机器人事业。

谷歌收购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收购时间:2013年底

图片

在2013年年底,谷歌在机器人行业创下了一个大手笔,一举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分别是Meka Robotics、Schaft、Industrial Perception、Redwood Robotics、Bot & Dolly、Autofuss、Holomni、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

其中,Meka Robotics、Schaft和波士顿动力都是人形或双足机器人开发商。

Meka Robotics 由 Aaron Edsinger 和 Jeff Weber 于 2006 年创立,最初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衍生公司,后来创始人迁至旧金山。该公司开发了用于人机交互的上半身人形平台 Simon和双足机器人HUME等。

Schaft 是从东京大学 jsk 独立出来的日本机器人公司,诞生于 2012 年 5 月。主要从事人形机器人的开发,拥有世界顶尖的双足行走机器人技术。其开发的机器人 S-One 在 2013 年 12 月举办的 DARPA 机器人挑战赛上表现出色,获得冠军。2017 年谷歌宣布将 Schaft 出售给软银,但后来软银决定不继续收购 Schaft。最终在 2018 年 11 月,谷歌因 Schaft 的业务不符合公司机器人业务调整方向,解散了 Schaft 团队。

波士顿动力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Marc Raibert 于 1992 年创立,一直致力于开发尖端的双足或四足机器人,研发了如 BigDog、Atlas 等知名机器人项目。由于波士顿动力难以被整合进谷歌的业务体系,且其商业化进展缓慢,2017 年,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将波士顿动力出售给了软银。

软银收购 Aldebaran robotics等

收购时间:2012 年 3 月

图片

Aldebaran Robotics 2005 年创立于法国,创始人兼 CEO 为 Bruno Maisonnier。该公司研发出了多款知名机器人,如 2008 年推出的 NAO,后来成为大学科研与教学的应用程序创建平台;还推出了 Pepper 和 Romeo 等机器人。

2012 年 3 月,软银以约 1 亿美元收购了 Aldebaran Robotics 逾 80% 的股份,此外还将另外投资 4000-5000 万美元加速其研发。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希望将软银打造成主要的机器人制造商,通过收购 Aldebaran Robotics,进入机器人领域。

图片

软银以Aldebaran Robotics 为基础成立了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 (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公司推出的Pepper 机器人曾被软银寄予厚望,但因市场需求等问题,2021 年软银被报道停止生产 Pepper机器人。

2022 年,德国联合机器人集团(United Robotics Group)收购了软银机器人欧洲公司,软银机器人欧洲公司恢复以前的名字 Aldebaran。

软银除了收购 Aldebaran Robotics 外,还于2017年收购过波士顿动力这一知名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此外,据 2025 年 1 月 30 日消息,软银正就以约 40 亿美元估值对机器人技术公司 Skild AI 投资 5 亿美元进行谈判。若交易达成,软银将在机器人技术领域进一步布局,但 Skild AI 并非传统意义上以人形机器人硬件制造为主的公司,其核心产品为 “Skild Brain”,是可适配多硬件、多任务的机器人基础模型。

现代汽车收购波士顿动力

收购时间:2020 年 12 月

图片

2020 年 12 月,现代汽车集团和软银集团就收购波士顿动力公司多数股权的主要交易条款达成一致。2021 年,现代汽车集团正式完成收购。交易中波士顿动力估值高达 11 亿美元,现代汽车集团以 8.8 亿美元收购了波士顿动力 80% 的股份

据悉,现代汽车计划将机器人技术融入自动驾驶技术和城市空中出行的研发中,波士顿动力的技术和产品能帮助现代汽车开拓新业务领域,打造以机器人为中心的全新价值链。

图片

2025 年 2 月 6 日,波士顿动力宣布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所(RAI Institute)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旨在为其电动 Atlas 人形机器人引入更先进的强化学习技术,而现代汽车持续为 RAI 提供资金支持。

结语:

正如文中所示,商业化落地依然是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回顾行业历史,波士顿动力、Aldebaran Robotics等知名企业都曾因商业化能力不足而频繁易主,最终不得不依靠资本与产业链的整合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行业整合正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的重要方式。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并购不仅能迅速获取关键技术和人才,还能优化供应链,增强产业协同效应。而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找到合适的资本与资源支持,或许是突破商业化困境、加速产品落地的关键路径。

文章来源: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