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深圳机器人产业动作连连、频频出圈。
4月26日,为期3天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圆满闭幕。这次盛会是深圳市举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成果展,全方位展示了深圳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有近3.5万人次观展,超过200位国外买家聚集。
另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机器人产业生态要素正在加快集聚。深圳“机器人谷”在阳台山和塘朗山之间逐步成型,这里集聚了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上市企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以及近10所高校和机构,成为引领深圳乃至全国甚至全球机器人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深圳“机器人谷”还引起《人民日报》的关注。
毋庸置疑,深圳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配套以及活跃的创新氛围已然成型。根据深圳先进院联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4月24日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拥有机器人相关专利企业近4000家。
除了展示机器人最新研发成果与技术创新,深圳更要向世界展示机器人已经能够胜任的市场需求。这是因为,机器人跑得再快、空翻再漂亮、跳舞再潇洒,还得有真实的应用场景。有了市场化,产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通过展示成功应用,将启发相关应用的诞生、加速市场化进程。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机器狗”跋山涉水、应对自如的视频,但对它到底能干啥“正事”可能尚存疑虑。据《深圳商报》报道,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已在前海电缆隧道内引入“机器狗”展开巡检工作,从而改变了过去人工巡检作业风险高、耗时长、有检测盲区等问题。
好的示范将激发更多的应用联想。当年大疆无人机的问世,仅被视为一款娱乐消费产品。但随着其持续的产品迭代与技术突破,人们开始在影视、农业、测绘、安防等多个行业进行应用,最终无人机成为许多行业领域的得力助手,也推动大疆长期雄踞全球市场第一的宝座。
今年年初深圳提出,将整个城市当成创新的试验场,以“应开尽开”为原则,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目前,从市政环卫、应急救援到医疗康养,很多机器人产品已经在相关领域大放异彩。本次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举办了23场供需对接会,面向幕墙清洗、园林绿化、消防救援等多个场景。
因此,在向世界展示机器人完善的产业链和全力做好应用供需对接的同时,深圳还应当努力成为全球机器人的“市场启蒙地”。三个方向的共同发力,将推动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