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论坛背景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正重塑着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在此背景下,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技术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仿生机器人技术通过模拟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为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而智能控制技术则赋予机器人自主决策、优化控制的能力,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二者的深度融合,将为智能制造产业注入强大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中国计量大学将于2025年5月13日上午举办“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本次论坛将聚焦“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这两大关键领域,深入探讨其前沿发展技术、创新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论坛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平台,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携手探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创新之路,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2.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艾笛特(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3.
时间地点
论坛时间:
2025年5月13日 08:30-12:00
论坛地点:
中国计量大学闻厅二楼报告厅
(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会期:半天
04.
报告嘉宾
戴振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高新技术研究院、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信息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中国代表、中德仿生学高层论坛中方主席。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Fri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Autonomous Systems》、《科学通报》、《摩擦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润滑与密封》等杂志的编委。ASME、STLE、SPIE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纳米学会微机械设计分会理事、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仿脑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分会特邀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仿生机器人,仿生功能材料,生物信息与仿生调控;航天仿生科学与技术:运动仿生学,轻质多功能仿生材料与结构,摩擦学及表面仿生;材料物理与化学:碳纳米管的制备、性能及仿生应用,泡沫金属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
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超过100篇。H因子26,Google引用2668次。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江苏省333人才第二层次(2013年),国防科工委某人才工程(2006年),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计划(2006年),江苏省333人才第三层次(2005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等。指导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有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第六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
程洪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IEEE高级会员,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主任。致力于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等理论及其应用的系统创新性研究。
正在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高技术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资助的各类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完成西安交通大学智能驾驶平台Springrobot 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并成功参加了2005年IEEE汽车电子与安全国际会议举行的智能车竞赛。
正在编写和完成教材与学术专著3部,与郑南宁院士合著有自动化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独著《自主智能车辆:理论、算法与应用》(Springer出版社,2011年12月),以及《稀疏描述、建模与学习及其在可视识别中的应用:理论、算法与实现》(Springer出版社,2014年2月);并和指导的研究生在包括IEEE 会刊和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杂志和会议发表了论文7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
超过20个国际国内杂志和顶级会议的审稿人。组织和参与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与暑期学校。ICVES2005注册主席,第三届中-美视觉、学习与模式识别暑期学校本地执行主席(VLPR2011),IEEE计算智能杂志副主编(2008年-2010年),2014年世界多媒体大会于展示(ICME2014)财经主席,2015年中国视觉与学习青年论坛大会主席(VALSE),2015年中国信号处理峰会财金主席(ChinaSIP)。目前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目前,程洪博士主讲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课程《机器人概论》、《数字图象处理》、《人工智能导论》,全校研究生公共课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孙宁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四青”人才,IEEE Senior Member,获得/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基金、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多项省部/学会级人才/荣誉称号等。200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师从方勇纯教授。
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高被引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欠驱动机器人(包括吊车/起重机)、气动人工肌肉机器人、特种工业机器人等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应用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吊车控制应用方面,相比当前主流的闭环反馈控制方法,与方勇纯教授等合作提出的轨迹规划控制技术(经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可使运送效率提高77%以上,在行程6米时,最大定位误差不超过5毫米。
高学山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专家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医工结合专委会委员,广西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领域分会主任委员。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曾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3项,原总装973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博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现任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机电系统。
钱志辉
吉林大学教授,博导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仿生健康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仿生康复装备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国际仿生工程学会 (ISBE)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委员、上海康复辅具与老年福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等职务,并任J. Bionic. Eng.等5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编委。
长期从事生物骨骼肌肉力学、仿生植入器械与康复装备、仿生机器人及仿生传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课题、国防创新特区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6项,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rog. Mater. Sci., Adv. Funct. Mater., Adv. Sci.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英国发明专利60余件。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同行肯定评述,还获得了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欧洲脊柱学会等国际权威行业学会的认可;技术成果在我国医疗器械和康复装备龙头企业获得转化应用,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际康复医学工程创新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王斌锐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委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智能机器人与计量检测团队负责人,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专业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和人工智能。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第一完成人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培养研究生100余人,制修订国家标准(规范)9项、ISO国际标准1项。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二等奖1项。担任浙江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TC591、TC307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5.
会议报名
扫描上方二维码
进行会议报名
更多会议信息,可添加下方联系方式咨询:
会务联系人:张老师 1330571323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