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圆桌二:链主企业揭秘如何赋能具身智能规模化落地
发布日期:2025-09-26 

图注:圆桌现场

9月5日,由智友·雅瑞 科创平台主办的“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孟晓翔长城资本总经理唐杰,讯飞创投合伙人徐剑,徐工产投投资总监欧志培,联想创投史晨星共同探讨产投视角下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与攻坚

图注: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 孟晓翔

孟晓翔: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向物理世界延伸的关键载体,近两年已从实验室研究成果逐步进入产业领域。当前,技术突破是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生态构建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其需覆盖感知、决策到执行各环节,实现从单点技术突破到整体集成、从示范场景到规模商用的推进。但是生态构建面临技术成熟度、供应链安全、商业闭环、资本协同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链主企业的支持。

在当前具身智能产业化过程中,众多企业面临典型的“技术、成本、规模” 三角困境三者存在内在关联相互制约:技术需通过场景验证,而场景对技术可控性有要求;同时,若没有量产规模,技术成本的可控性便无法实现链主企业如何帮助被投资企业来平衡一个理想的技术和现实之间的差异?

图注:长城资本总经理 唐杰

唐杰:长城在投资被投企业后,也会从多维度提供赋能,包括联合研发、产品定义、集中采购,还向被投企业模块化输出精益化生产能力;同时,长城20万以上车型占比达30%,具备较强的玩乐属性,为具身智能的协同提供良好的应用基座,公司也会将这一优势能力向上游企业转移。针对具身智能产业当前面临的“技术、成本、规模” 三角困境,他总结了汽车行业发展无人驾驶的发展经验,或许可以为具身智能提供启示。他介绍说,过去汽车行业存在 “有道路数据的企业缺算法能力,有无人驾驶算法的企业无应用场景且车企不开放” 的问题,近年头部车企与头部算法公司通过“股权关系纽带+赋能”形成一对一合作模式,例如长城投资元戎、上汽投资Momenta、奇瑞投资轻舟,实现 “有鸡有蛋,共同孵化”,打通了数据闭环,推动国内无人驾驶能力快速提升,该模式或许可为具身智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图注:讯飞创投合伙人 徐剑

徐剑认为,“技术、成本、规模” 三角困境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在他看来,在技术不成熟、未大规模量产且成本无优势时,投资人的资金是帮助创业企业跨越这一周期的重要保障。创业企业需要慎重选择技术可达且规模量产后的ROI能令客户满意的场景落地。

同时,他强调讯飞等链主企业目前非常愿意开放自身掌握的场景,为扶持的创业企业提供准备和对接,助力共同跨越周期。目前,讯飞会为机器人企业(尤其初创时期)提供技术赋能,如以极低收费提供交互能力,协同开发,避免创业企业重复造轮子、投入过多精力和人力组建团队做此类工作。

图注:徐工产投投资总监欧志培

欧志培介绍了,徐工作为链主企业采用“漏斗式”场景渗透策略赋能产业发展的思路。以徐工赋能自动驾驶为例,商用车自动驾驶初期难度大、成本高,徐工优先选择矿卡这一特定场景推进 L4 自动驾驶应用,聚焦封闭式矿区、短倒等场景。他认为,选择该场景的优势有二,一是技术容错度更高,降低初期技术落地风险;二是矿卡制造成本本身较高,能够承受早期自动驾驶技术成本高的问题。徐工计划从矿卡等易落地场景起步,积累 L4 自动驾驶技术、算法与数据后,再逐步向公开道路(如干线)、开放式园区等场景渗透。

在徐工独特的“漏斗式”渗透过程中,前期场景积累的技术(如算法)、数据可复用到更难的场景,实现技术迭代;同时随着技术成熟与规模推进,成本逐步下降,新场景又能反哺更多数据,形成正向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被投企业、初创公司解决 “技术、成本、规模” 的三角困境。

文章来源:智友雅瑞科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