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苗:高校与企业携手,共筑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10-30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今天,科学家创业价值独特。在以“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为主题的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上,作为从高校机器人专家成功转型为创业导师的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及雅瑞科学家基金发起人、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科学家创业的价值、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区域产业生态构建以及年轻创业者的成长路径。探讨如何通过多元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及雅瑞科学家基金发起人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

王田苗表示,任何产业的发展,其源头都可追溯至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理论研究或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他认为,科学家是技术创新的原点,他们不仅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更通过将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成果转化为专利,为企业技术转移提供重要支撑。即使科学家未独立创业,这些工作也为产业发展作出基础性贡献。而当他们投身创业时,则能更直接推动技术落地,催生产业新增长点。

然而,科学家创业也常面临对市场和客户需求了解不足的挑战。对此,王田苗认为,科学家应以开放姿态主动连接市场,例如,鼓励毕业生深入产业一线,在实践中理解用户需求、学习管理经验,推动产品落地,并引导学生和团队拥抱产业、资本等生态资源。王田苗表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也应积极构建产学研融合生态。相较于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攻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吸纳擅长底层技术突破的年轻科学家,二是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机制实现协同。这种合作既能帮助学生和科学家了解市场与企业需求,使研究更具应用导向,还能为企业反向输出专利成果或者成熟项目。最终,企业创新的独特优势在于具备双重视角,既立足客户与市场确保技术符合实际需求,又基于商业与利润实现经济效用的最大化。

图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主舞台现场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多项机器人领域展会及赛事的成功举办,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王田苗表示,北京凭借良好的原始创新生态、顶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丰富的专家资源等,在具身智能、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全球影响力。未来,进一步应持续发挥北京在人才、科研与创新生态方面的综合优势,持续强化国际合作。同时,深化具身智能在消费和商业服务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医疗、城市管理、安防和环保卫生等领域,通过融合大模型、传感器、芯片和具身机器人等技术,推动通用型解决方案的落地。此外,还可以借助国际合作,加快产业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推广步伐。

针对高校学生选择创业的现象,王田苗也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学生在校期间不必急于创业,应先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知识,认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培养管理思维、市场视角和资源整合能力。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去大企业就业,积累2-5年的经验后再根据技术积累创业。若决心创业,建议做好三个方面准备:一是,内观创业动机,保持勇敢和魄力;二是,外观市场,以客户需求定义产品和服务,避免主观想象;三是,积极引入商业合伙人、融资合伙人、创业导师及产业资源,加速成果转化与落地。

最后,王田苗表示,高校应致力于多元化人才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热爱和特长。为此,他建议将创业教育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并重点强化多学科交叉,通过例如数学、人工智能、生物、材料、工程、金融等的碰撞,催生原始创新。同时高校可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共建联合实验室,让学生学会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定义产品和设计,从而有效培养其创新力和领导力。

文章来源:新华网